Menu
24小时咨询热线 : 025-5852-4119

睾丸炎简介

  睾丸炎通常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睾丸本身很少发生细菌性感染,由于睾丸有丰富的血液和淋巴液供应,对细菌感染的抵抗力较强。细菌性睾丸炎大多数是由于邻近的附睾发炎引起,所以又称为附睾—睾丸炎。常见的致病菌是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病毒可以直接侵犯睾丸,最多见是流行性腮腺炎病毒,这种病原体主要侵犯儿童的腮腺。但是,这种病毒也好侵犯睾丸,所以往往在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后不久,出现病毒性睾丸炎。

疾病类型

根据临床过程和表现可分为急性睾丸炎和慢性睾丸炎。急性睾丸炎主要症状为高热、睾丸肿大、疼痛;慢性睾丸炎以睾丸坠胀不适感、睾丸硬结、睾丸萎缩为主。

病因

睾丸炎是由细菌、病毒和衣原体、支原体等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可通过性传播与非性传播。非性传播主要来源于泌尿系统逆行感染累及睾丸,或者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的直接侵犯。

基本病因

性传播感染

年轻患者经性传播的感染病原体主要是沙眼衣原体、淋球菌、生殖道支原体(证据有限),有肛交性史的男性还有革兰氏阴性肠道杆菌,病原体通过直接性接触进行传播。

非性传播接触

睾丸本身很少发生细菌性感染。在非性传播感染中,革兰氏阴性肠道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泌尿手术。

流行性腮腺炎(是引起单纯睾丸炎最常见病因),通常发生在疫苗接种不规范的地区。

睾丸-附睾结核,多数来源于肺结核经血行传播,也可因尿路结核逆行传播导致。

布鲁氏菌病、假丝酵母菌等病原体感染也有少量报告。

诱发因素

本病全年均可发病。睾丸本身很少发生细菌性感染,多由其余部位炎症所导致。本病可通过性传播,拥有多个性伴侣或性生活不洁者易发。在非性传播的因素中,周围器官的感染、急性炎症和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的直接攻击都容易导致睾丸炎的发作。

症状

急性睾丸炎临床表现为高热、寒战,睾丸肿大、疼痛,并可放射至阴囊、同侧腹股沟及下腹区,形成脓肿时局部可有波动感。

典型症状

急性非特异性睾丸炎

大多发生在单侧,起病急。临床表现主要为一侧阴囊内容物迅速肿大,伴疼痛,疼痛可向同侧腹股沟以及下腹部放射。患侧睾丸变大、质地变硬。

急性腮腺炎性睾丸炎

多有腮腺炎病史,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区域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

急性腮腺炎性睾丸炎的临床主要表现为阴囊内疼痛,睾丸肿大,鞘膜积液,明显压痛,睾丸痛可向腹股沟及下腹部放射,阴囊可有红斑或水肿。

慢性睾丸炎

可触及睾丸弥漫性增大,质地较硬,有轻度触痛,部分可表现为睾丸萎缩。

伴随症状

急性睾丸炎可伴有一些全身症状如寒战、高热等,以及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等。

就医

发现睾丸肿胀、疼痛后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疼痛剧烈或休息后不见缓解,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睾丸炎的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的临床表现及体征,通过一些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可排除其它疾病,以明确诊断。

就诊科室

泌尿外科、急诊外科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双脚站立或平躺后屈膝,使阴囊松弛,观察阴囊皮肤是否有发红、水肿,轻柔触摸睾丸、附睾是否有肿大、变硬、触痛,有无波动感,输精管有无增粗、变硬,表面是否光滑,有无串珠状结节或其他异常。正常睾丸为卵圆形,表面光滑,中等硬度。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罹患急性细菌性睾丸炎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的比例都会增高。

尿常规检查

高倍视野下观察到>5个白细胞,或离心后初始尿观察到>10个白细胞,提示存在尿路感染。

中段尿尿液分析

辅助检查手段,阴性结果不能排除尿路感染,亚硝酸盐及白细胞脂酶阳性说明存在泌尿系感染并具有相应症状。

核酸扩增试验

检验初始尿或尿道棉花签搽试标本中是否存在淋球菌、支原体、衣原体。

血常规

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升高可支持感染诊断。

影像学检查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可评估睾丸、附睾的形态、回声变化和血供,鉴别睾丸炎、附睾炎和睾丸扭转。


鉴别诊断

急性睾丸炎主要应与睾丸扭转、急性附睾炎以及嵌顿性斜疝相鉴别。

睾丸扭转

是一种青年男性常见的泌尿外科急症,有剧烈运动或阴囊损伤的明显诱因,表现为突然出现的睾丸肿胀和剧烈疼痛,不伴泌尿系感染症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评估睾丸的血供,有助于鉴别两种疾病。

急性附睾炎

也是一种青壮年男性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常以一侧附睾迅速肿胀和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睾丸一般形态正常,无肿胀、压痛。当病变扩散累计睾丸时,可发生急性睾丸附睾炎。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附睾肿胀、呈现炎症性血流增加。除非发生急性睾丸附睾炎,否则睾丸无明显异常。

嵌顿性斜疝

表现为一侧阴囊肿痛,伴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等。触诊时睾丸、附睾形态正常,无肿胀压痛,而睾丸炎触诊时睾丸质地变硬,伴有疼痛。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阴囊内包块为肠道回声,睾丸、附睾形态、血供正常。

治疗

本病主要由感染引起睾丸炎症表现,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抗菌药物治疗,若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必要时可行手术治疗。

急性期治疗

急性睾丸炎治疗主要为抗菌或抗病毒药物治疗,注意个人卫生,做好日常护理。

患者早期疼痛难忍时,可适当应用解热镇痛药,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可以托起阴囊,根据护理需要局部冷敷(前3天)或热敷(3~5天以后)患侧睾丸部位,可减轻肿痛症状,防止炎症扩散和促进病变吸收。

使用50%硫酸镁溶液局部湿敷,可以减轻阴囊皮肤和睾丸的红肿和促进吸收。

如果患者因长期留置尿管引起睾丸炎,在条件允许时,需要尽早拔除尿管;若条件不允许,可行耻骨上膀胱造瘘转流尿液。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急性睾丸炎

主要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在病原体尚不明确时,可根据经验用药;待相应检查结果明确后,需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氨基糖苷类、氨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等。

在经验用药时,不同感染途径引起的睾丸炎首选的抗菌药物也不同,具体用药种类、用法、用量需遵医嘱。

性传播感染的睾丸炎

首选肌内注射头孢曲松,联合口服多西环素,一般需连续用药10~14日。当首选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或因为过敏等因素不能使用时,次选氧氟沙星或左氧氟沙星,分别需连续用药14日、10日。

继发于肠道菌群感染的睾丸炎

一般可口服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治疗,一般分别连续用药14日、10日。

慢性睾丸炎

患者病程一般较长,可在明确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后给予相应的抗菌药物。

手术治疗

如果患者接受严格的保守治疗后,病情没有明显缓解,睾丸肿胀未见减轻,应积极进行手术。手术除了引流、减压、切除病变组织的作用之外,还可解除精索的血运障碍,恢复睾丸血液供应,促进炎症的缓解消退,保存睾丸的生理功能。

中医治疗

急性睾丸炎病因多样,中医需辨证施治。一般遵医嘱予以药物外敷治疗,起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散结作用,配合西医抗菌药物治疗可促进炎症消退,缓解患者症状。

其他治疗

皮下环精索封闭法:此方法简单方便,并发症少,适用于急性非特异性睾丸炎,更适合门诊、急诊的快速治疗。将单纯的利多卡因或者利多卡因与地塞米松和头孢曲松钠组成的混合液在患侧皮下环精索周围注射。通过局部麻醉剂阻滞沿精索分布的神经,减轻睾丸局部的肿痛、改善血液循环。同时通过局部注射激素类药物和抗菌药物,使病变部位迅速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有利于炎症消退和症状缓解。

急性腮腺炎性睾丸炎患者可用利多卡因行低位精索封闭,口服己烯雌酚治疗,同时应用重组干扰素A-2b可缓解症状,防止睾丸萎缩。

前沿治疗

目前暂无确切的应用于临床的前沿治疗方法及药物。

预后

该病病程较长,治疗后仍需长期随访观察。不同的病因引起的睾丸炎,治疗方法不同,预后也各不相同。病原是衣原体的回访期为6个月,淋球菌回访期为2个月,生殖道支原体回访期为3个月,其余剩下病原的回访期通常为2个月。

治疗3天后如果患者的症状没有明显好转,则需要重新进行临床评估和诊断,以调整治疗方案。

对淋球菌性睾丸炎,应在治疗结束后3天内再次进行细菌培养。2周内需要评估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症状是否改善、伴侣告知,如果患者症状不见好转,则需再次临床分析。

淋球菌性睾丸炎在治疗结束后2周需再次进行核酸扩增试验。如果继发于衣原体或支原体感染,则需在治疗结束后4周内复查。

所有确诊或疑似性传播感染致病患者,都需要抽血筛查性传播疾病。

所有因尿道病原菌感染致病的患者都应当去泌尿外科就诊,咨询泌尿科医师,排除尿道结构异常以及尿道梗阻疾病。

治疗结束后症状改善不明显或诊断不明确的患者需再次进行超声检查,排除睾丸脓肿、睾丸缺血坏死、睾丸附睾肿瘤的可能性,必要时可手术探查。

并发症

临床多见为急性睾丸炎,经久不愈者可转为慢性睾丸炎。病情严重且未得到及时治疗的,可能导致脓肿形成、睾丸梗死和睾丸萎缩,因此,早期诊疗至关重要。

日常

睾丸炎若为性传播,需暂停性生活。怀疑性传播时,伴侣也存在感染风险,需通知伴侣并评估筛查。患者在治愈后,需进行后期的随访评估。

家庭护理

患者出院后需注意休息,家庭环境尽量保证清洁,避免再次感染。

日常生活管理

患者应均衡饮食,注重营养,忌腥辣燥性饮食。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尿道等外生殖器官的清洁,避免感染,鼓励使用安全套。

日常病情监测

可监测体温,自我感受阴囊是否有不适肿胀感,并定期进行复查:

由淋病奈瑟氏菌引起的睾丸炎,在治疗结束3天内需再次进行细菌培养,2周后再次进行核酸扩增实验。

继发于衣原体或者支原体感染的睾丸炎,需要在治疗结束4周内复查。

特殊注意事项

在疾病治愈前,建议患者禁止性生活,以后鼓励使用安全套,避免通过性接触交叉传播。

预防

使用安全套能有效减少因性传播导致的睾丸炎。

睾丸炎-南京邦德中医院

相关知识